海港城美術館《游・遊》:由海到陸,苦難的變換詮釋
Ode 陽光搔癢皮膚的那些季節,我常獨自待在海邊一整個下午。不是定點駐留,卻是順沿維多利亞港或北或南的岸堤,無所事事一直徒步至腳板疲軟的短途跋涉。一片波紋的藍。從一端渡到另一端。我想溺沉於海的人,總滯留於某種進退不得的生命狀態;迷途,唯有泅水飄流。現居倫敦的香港藝術家何淑美...
給被隔離者的信 — 楊沛鏗《期待的落差》
Michelle 你好,被隔離的日子不容易過,但你並不孤單。 有一位藝術家叫楊沛鏗,這兩年的疫情以來,他幾乎成為了隔離專家。疫情期間,藝術家在多次隔離和社會新常態下,常常反思人際之間相處的壓力與漫長的獨處。楊沛鏗最近有一個命為「期待的落差」的展覽。他鍾情植物生態,喜歡以日常...
踏空兩次——藝評鄺鎮禧「踏空」個展
Lauren 進門,未來得及去拿取展覽簡介,旋轉的白熾燈已經宣示主權,這場「踏空」開始了。這些展品熟悉而陌生,像是與歷經了巨變的普通朋友再度相遇。髮廊門前的燈,木製的梯子,乾而固定的油漆,高高懸掛的擴音器,播放著影片的電視,但都已經不是原本模樣。...
「自癒與被癒之間」——談何淑美個人作品展《游·遊》
一腿魚 在一片喧囂過後,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小小的、靜謐的空間,陽光恰好投射在潔 白的天花板上,一張張綠色為主調的油畫,恣意伸腰,不時探出一頭來,窺探著對面沈靜的墨色大海,這就是藝術家何淑美在「海港城·美術館」舉辦的個 人作品展《游·遊》。...
鬧市中的鄉愁:香港當代藝術家何淑美個人作品展《游.遊》@海港城藝術評論
Joyce 在人來人往的商場一隅,有一處寧靜的空間,盛載着藝術家何淑美的鄉愁。 以前讀書的時候,總覺得文人墨客筆下的鄉愁是無病呻吟。長大後,筆者第一次離開香港往外國生活,卻發現鄉愁實在無法排解。藝術家是次展出的作品可以說是十分個人化,將自己的情緒徹底呈現,同時嘗試連結觀眾。...
嗯嗯...思想果然是負擔...
Kelvin 久久沒寫作,決定先翻幾⾴書幾篇藝評才動筆。 富德樓6樓是個檔期排得很密的藝術空間,平均每⼀個⽉都會轉換展覽,但像《思想是負擔》這麼瘋狂的展覽實屬少有︔裝置藝術家鍾正將展覽空間圍上⽊板、⽩⾊膠袋,地下再鋪上建築⽤的中通板,⼗⾜⼀個裝修⼯地現場,更令筆者想起藝術家...
媒體與實體:張施烈個展《虛空》(Kokuu)
Kelly 身於網絡與社交媒體盛放的年代,我們很容易在網上看到世界上各種藝術家的作品。尤其是在這個比較不便出門的時代裏,我們有時甚至會以相片代替親眼看作品的現場體驗 。 同時,我們在疫情期間也見到博物館、美術館和藝術展等tastemakers開始提供各種各樣的虛擬展覽。到底...
《讓我吃掉你的屁股蛋》- 以新詩回黎卓華《純情商業街》
一腿魚 閃開,你停佇的兩行熾熱 少女半熟的屁股蛋 單車上風搖搖 用我的眼睛看你 鮮紅的大口可以吞下網球的大小 火焰在燒 燒 燒燒 螺旋條紋泛起的小舟 少女舉起葇荑 輕 輕 輕 擺動 猛獸喘了一口大氣 升起的氣體跟著卡式帶轉 轉 你是什麼做的 半夢半醒間的紗...
《黃進㬢 : 麥理浩徑》藝術家式的麥徑全走
Michelle 對山者來說,走麥理浩徑有很多方式,由北潭涌起步走到元朗,還是逆走由元朗走至西貢,甚至是經典的操山路線,由針山跑至大帽山等等,我們很多時都會抱着一種用體能來享受大自然的心態去走麥徑,但對藝術家而言,同樣的山徑,他們會在一個位置停留,可能是一小時,或者是一個下...
何淑美《游.遊》層層疊疊的自己 ― 我們的光影與存在
一進展覽館, 陽光從頭上的窗外射入, 將空間切出一道分界, 我們感受到 《夜游》畫作的一邊, 是充滿未知、 神秘、 幽暗的世界, 另一邊《植物庭園》則是光明、 溫暖、 祥和的世界。 兩系列呈現夜與日的反差, 像告訴我們人生在混沌的環境內若要追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