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謝景蘭「不定形」的自我尋找的旅程:談《延綿之軀:謝景蘭藝術展》(Extended Figure: The Art and Inspiration of Lalan)

范幸薇


「為什麼20世紀不是有那麼多女性藝術家,尤其是華人藝術家?」 ,五年前一個提問,促使亞洲協會香港中心策展團隊坐言起行,造就了「二十世紀中國女藝術家系列」展覽,第四回就是紀念謝氏的百歲誕辰及頌揚謝氏在融合東西方美學的深遠貢獻的《延綿之軀:謝景蘭藝術展》。


趙無極與謝景蘭曾經是青梅竹馬的一對,學生時期開始,趙氏作畫時一直有聽取謝氏的意見,所以兩者的早期畫作風格非常相似。謝氏跟她的作品在她離世後才為亞洲藏家認識,可惜季豐軒在台灣為謝氏設展時,有當地收藏家大力批評謝氏抄襲趙氏 ,幸得謝氏獨子趙嘉陵在蘇富比一次訪談 中為母親平反。


謝景蘭與趙無極離婚時幾近淨身出戶(以當時趙氏身為當紅藝術家同時富二代的經濟條件,謝氏只接受一間位於瑞士的鄉村小屋),皆因謝氏單純希望尋回自己,而並非成為某人幕後的妻子,亦希望找到能夠分享自己視野的靈魂伴侶,相信謝氏因病聲帶受傷無法再唱聲樂亦是另一個展開以尋找回自己為目標創作生涯的因素。


筆者所見,除了交待必要的作品背景,策展團隊一直避免提及謝氏兩任丈夫,強調謝氏的個人經歷,以及請來音樂、舞蹈、繪畫專家有關展覽的延伸活動,專家們像指導新手學習品味陳年威士忌那樣,與觀眾分享了解謝氏作品的切入點。作為女性觀眾,樂見策展團隊優雅、柔和謙卑、不卑不亢的態度。


「不定形藝術」(Art Informel)概念二戰後1940年代在巴黎興起抽象藝術運動,反對歐洲傳統經過訓練的、幾何形式的、成具體的藝術,就是以筆和空白的畫布或畫紙開始,隨意自由發揮,直接表達藝術家自身的感受或訊息。


以第一個時期作品(即展區「書法元素,營造抽象」(Abstraction with Calligraphic Elements)(1957-1969))Go with the Wind《隨風飄逝》 (1968) 為例,謝氏明顯以「不定形藝術」的抒情抽象(Lyrical Abstraction)方法作畫,顏色相比鮮明,建立構圖的水墨畫意筆跟書法的筆觸等等視覺語言清晰可見,相信與當時謝氏小時候常常接觸中國傳統水累墨畫跟書法有關,功架紥實得成為謝赫六法裡面「氣韻生動」的優秀示範。


筆者知道謝氏以160 cm身高面對畫布尺寸的高度比例之後,本能地觀察到謝氏透過用色、線條及筆觸視覺化的內在節奏,將之呈現在觀眾眼前,甚至不禁感受到謝氏迫切以畫筆延伸自己身體,展現表達情感的舞步。



Go with the Wine 《隨風飄逝》1968

布本油彩

195 x 194cm (雙聯幅)


不論是謝景蘭第二個時期(即展區「永恆的寂靜」(The Tranquil Eternity)(1970-1983))參考南宋時期山水畫「邊角山水」概念的畫作,還是跟第三個時期(即展區「回歸抽象」( The Return to Abstraction)(1984-1995))的抽象畫或者名為「景觀」(Spectacle)的綜合藝術形式(即是融合音樂、繪畫、舞蹈的藝術媒介),都足見謝氏受「不定形藝術」概念影響。


1960 年代中期至晚期,謝景蘭兩邊的家皆出現動蕩,例如1966年中國開始十年浩劫「文化大革命」,1968年法國爆發引發經濟停頓,癱瘓政府的「五月風暴」(Mai 68)。



Two Friends《雙友》, 1976

布本油彩

130.5 x 195cm


Two Friends 《雙友》(1976) 為例,經過一年創作樽頸位的謝景蘭,選擇一改富有動感和節奏的筆觸,放下視覺強烈的黑色、棕褐、朱紅用色,運用簡單的勾線、溫柔的暈染手法,以乳白色、象牙色、灰色、淡藍色系為主調,創作畫面有大量留白的山水畫作,來回應當時的亂局,謝氏似乎期待在觀眾欣賞畫作的時候,將時間「停頓」,讓觀眾享受放空冥想的寧靜時刻,為人類社會盡點綿力。


謝景蘭在晚年時創作的作品更趨成熟,更自在更得心應手的運用潑濺、洗刷、滴墨等技巧,貫徹她抽象風格,以抒情抽象手法畫抽象畫,構圖更簡約,命題更為具體有趣味,展現不限於一瞬間的畫面,甚至可以是一個故事,藉此紀錄金合歡鎮(Bormes-les-Mimosas)的風景,或者表達對重要的人思念。


例如紀念亦師亦友詩人兼畫家米修(Henri Michaux )的Remembering Henri Michaux《回憶米修》 (1984)、送給兒子趙嘉陵的The Green Bank Note for the Ecologists《給生態學者的綠色鈔票》 (1987)、紀錄工作室窗外風景的The Revolt of the Mimosa 《金合歡起義》 (1994) 。




Remembering Henri Michaux《回憶米修》(1984)

布本油彩

97x 195 cm




The Green Bank Note for the Ecologists《給生態學者的綠色鈔票》 1987

布本油彩

130 x 195 cm




The Revolt of the Mimosa《金合歡起義》 1994

布本油彩

114 x 146cm


同時間,經過多年電子音樂及現代舞蹈學習跟創作經驗,更創出「景觀」(Spectacle)的綜合藝術形式,以多維度展現自我。Dance of Qigong《氣功之舞》(1995) 更是「景觀」的代表作,平日練習氣功的謝氏,在三邊掛上謝氏本人以白色跟藍色做主調,畫面猶如浪花的畫作之間,配上靈感來自日常生活的自家創作電子音樂,謝氏演繹揉合氣功招式跟現代舞舞步,舞步不但展現對氣功的熟練,更見到謝氏對現代舞的深度探索。



Dance of Qigong《氣功之舞》(節錄) 1995 (來自文化者網站圖片)


文獻短片展示《氣功之舞》是謝氏離世前一星期的錄像,似乎上天認為謝氏功德圓滿,透過此作總結終其一生的自我尋找過程。


季玉年曾經在訪談中直豎拇指表示,謝景蘭是一位了不起的一位女性 。多得趙嘉陵先生對母親本相的欣賞同諒解,跟季玉年面對台灣藏家對謝氏批評的不服氣,為努力奮鬥的藝術家們,尤其女性藝術家們,帶來「相逢恨晚」但非常重要的啟迪。



1 Synaesthesia in Art and Lalan | 藝術通感與謝景蘭 | AsiaSocietyHK,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btu2c92rLM

2 歲月下的風韻與底氣、不斷追求成就的優雅靈魂:伴季豐軒走過30載的信念與哲學 | etne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8K8pb3VYhA&t=18s

3 2019年4月25日 蘇富比訪談| 我的母親謝景蘭 |https://www.sothebys.com/zh/articles/lalan-the-dance-of-paint-music-and-motherhood

4 歲月下的風韻與底氣、不斷追求成就的優雅靈魂:伴季豐軒走過30載的信念與哲學 | etne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8K8pb3VYhA&t=18s




Follow Us

  • Facebook Basic Square
  • Instagram Social Icon

​Search by Tag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