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職工安全背後

張韋


筆者對於程展緯並不熟悉,但原來他早在十三年前已積極推動勞工運 動。他甚至為了了解更多勞工階 層,親身去體驗勞動階層之苦。 《母體錯誤》展覽一開始就見到有 告示牌要求脫左邊的鞋,感覺有點 兒莫名其妙,腦海中不斷浮現種種 的想法。首先嘗試與展覽題目扣 連,是這個展覽的特色嗎?讓我們 可以跟展覽有一個互動?還是左右 腳不同的觸覺會讓觀眾在參觀展覽時有更深刻的體驗?我先將疑問擱 下,得先進去,再嘗試找出答案。 望一望眼前散落的單隻的鞋,再看 一看周圍,羊群心理下,我也把鞋脫了。





比起監獄,最裡面的狹隘的空間,地 上假人旁的一疊工卡,反而令我想起 位於社會最底層的勞工階層。他們為 了糊口,多辛苦、多危險也要捱下去。電視上不停地重播著有人墜樓的畫面,意外發生的一刻一瞬即逝,然後又 回復平靜,彷彿只是水面上的一下漣漪。而事實上,香港工傷意外屢見不鮮, 幾乎日日都發生。大部分人在看到新聞的當下或許會震驚、發表意見,可是暫 時的關注過後,真的會有人去著緊,由基本的去檢視問題根源嗎?我不否定有,但無可否認現實仍是「馬照跑、舞照跳」。外面貼在窗戶的職安海報更令 我覺得份外諷刺,形成對比。

海報前面的九部古老舊電視,亦是我印象最深的展品之一。每部電視分別重 複地播放著一段關於不同國家的一些奇怪法例的短片。當你專注於一部電視 時,會無暇顧及其他,而當其他畫面中又展示「eye-catching」畫面的時候,目光又很自然立即轉移到別處。作為資訊接受者,太多畫面、訊息一次過湧到面前,很容易會出現資訊疲勞。內容儘管荒誕,當下一笑置之,接收完即罷。最重要的是人每天都要接收、處理大量的資訊,人終究是普通人一個,不是切膚之痛的、攸關自身的,更加不會關注太多。所以,就算電視上定期播放有關勞 工安全的宣傳片,有多少人真的會將其內容牢牢記住?更何況現代人不再是處於被動的角色,相對以前,我們有更多的選擇,如手機、電腦等。在掌握選擇權的情況下,人們傾向去篩選、過濾信息,「職工安全」更加與我無尤。




入口牆壁上已脫色的職安海報,我聯想到 Andy Warhol 的波普藝術(Pop art)。而這些職安海報,其實如同 Andy Warhol 的作品一般,有一式一樣的模式,例如警告字樣配以鮮明的顏色,加上包含安全意識的照片。褪色的海報代表著其歲月洗禮,但其作用正正就是警示民眾,卻猶如藝術品 一樣供人欣賞。政府作為製造這些海報的人,其實究竟有沒有真正了解工傷意外的真正原因?還是職安宣傳只是空有其表,表示「政府已經盡了提醒責任」呢?而另一邊,對這些海報視而不見的香港市民又是否已對這些 工傷意外麻木,甚至習以為常,將 「不正常」當作「常態」呢?


回到開頭的疑問,我混亂的思緒突然整理出了一個答案:現今職工安全的比喻。是啊!指引就放在眼 前,在原因、解釋,又或者工作人員的協助,通通都不提供的情況下,閣下有選擇遵守與否的權利,只不過,後果自負。更何況勞工階層未必清楚背後原因,甚至不認同,導致最後真正的安全措施並沒有做足,只是做做樣子,沒有依足指示,最後發生意外。就如某些觀展者不明白指示的箇中原因,因此並不是把鞋子放在地毯上,而是隨意放在附近即罷,選擇用一種自己較為舒服的方式「半遵守」指示。另一方面,即使是面對奇怪又無理的要求,勞工階層很多時候都要無奈接受,就像觀展者一樣,背後受到很多因素掣肘,未必能夠隨心所欲。

Follow Us

  • Facebook Basic Square
  • Instagram Social Icon

​Search by Tag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