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待渡》~此路班次不通

Y.man


四月下旬,有機會體會一次名為《待渡》的跨媒界藝術創作項目,由四位分別善於音樂、陶瓷、光影、形體表演的藝術家與一位策展人合力創作,地點位於北角(東)渡輪碼頭。

如何描述《待渡》?我認為可以視為一項群展裝置,四位藝術家分擔着這裝置的不同元素部分,讓它實現於這個場域。

在夏天傍晚時分,走近這所碼頭,日光已溜走得所剩無幾。當所有人都被安排在幾乎全黑的入口等待進場時,這樣就落入是次策展人的心思,讓你在等待時已醞釀出忐忑的心情,期待下一刻的事情。為要得到展覽和表演時的最大快感,我一直刻意避開相關的展場畫面報道,如此無念到境,期待的心情更甚。




四感俱全獨欠美酒佳餚 在展區內不出所料,正如基本項目宣傳所得,在場中你能遇上陶藝、音樂聲效、舞者的律動和光影文字變奏,加上遊走其中的各項唯美互動,可謂三感俱備。如不在疫情之下,可當還有美酒佳餚? 令人意外的是,在陶片風鈴繞動之間,隨鈴音傳來還有鹹鹹的海水氣味。 全裝置展區,面積闊大昏暗,各部之間只能用眼睛去感受的作品部分,比聽得到的部分確實有所輸蝕。雖然帶光影元素的部分有先天優勢,最能在昏暗的環境一支獨秀,可惜眼目的視野同樣受先天所限,真的未可一眼關七。於是,我看來能托起全場的卻是作品的音境部份,有着中流砥柱之勢, 貫穿全場,無論閣下正在與項目裝置那一部分互動中,它都能引導着你。

這樣,各面元素美得出奇,唯獨一加一加一加一少於四。


維度提升,第五感靈氣迫人 北角區是我鮮為出入的地段,到達此區的目的無他,一為到殯儀館送別,二為到其附近的非公營展覽場地參觀。當晚參觀《待渡》偶發演出前,就是先到附近展場流連。昔日千萬人次上落的渡口, 如今可謂人影裊裊,如今隨着展場中頌缽的低音聲與風鈴的吹魂樂韻,由急步轉來停下,幻想着故人日常匆匆往來,營營役役;由於頌缽、風鈴、渡口都有着與靈界相關想像,此刻亦可謂鬼影踪踪。 昔日渡口熙來攘往,有如今天港鐵要站之出入口,只為人群提供生活的方便。說到生活,今天還是很多人給迫得只帶軀殼,策展人和藝術家們想透過今次裝置互動提供各人一次靈性的重塑?還是帶給閣下一次行走方向之形而上的指導?看來都是由得閣下隨緣領會。

時間到了,進而又得折返,意猶未盡。

Follow Us

  • Facebook Basic Square
  • Instagram Social Icon

​Search by Tag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