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fort Women Wanted14.02 - 31.05.2012 | Mei Chen - Taiwanese "Comfort Woman" survivor Chang-Jin Lee 2011 Prints on Archival Paper 65" x 44" |
---|---|
Former Japanese SoldierChang-Jin Lee 2011 Video 11 min. 12 sec. | "Comfort Women" SurvivorsChang-Jin Lee 2011 Video 35 min. 36 sec. |
慰安婦招募
Feb 17, 2012 - May 31, 2012
@1a空間
李昌珍
開幕酒會: 2012年2月17日下午7時至8時半
藝行家分享會將於1a 空間舉行
《慰安婦招募》揭示了20萬年輕婦女在二戰期間於亞洲有系統地被剝削成為性奴隸的記憶,藉此提高人們對婦女在戰爭期間面對的性暴力的認知。
藝術家李昌珍自2007年以來,在亞洲(包括韓國、中國、台灣、日本、印尼和澳洲)實地探訪慰安婦倖存者和前二戰日本軍人,進行研究創作,顯生出這次展覽中的作品,包括模擬廣告的印刷品和多頻道錄像裝置。
日本當年有組織地招集婦女服務皇軍,工業規模之大是近代歷史上沒有見過的,當中有些婦女今天仍然存活。李氏希望透過這個研創項目,促進人們對這些婦女的認識,並揭示一頁已幾乎被人遺忘和拒絕的歷史。
《慰安婦招募》 這展題是引自二戰時在亞洲不同報紙上的廣告原文。廣告招募失敗後,來自韓國、中國、台灣、印尼、菲律賓、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和荷蘭的年輕婦女相繼被綁架或欺騙,被迫成為性奴隸。她們大部份是青少年人,有的只有12歲,每天在軍用強姦營 (稱為「慰安所」) 被多達50名士兵強姦。據估計,最後只有百份之三十的人能捱至戰事結束仍然存活。
我們一般只聽到戰爭中士兵的痛苦,但對被綁架、強姦或殺害的婦女的困境卻幾乎一無所知。社會中最貧困和最被邊緣化的人,往往就是承受最大痛苦的一群。縱觀歷史,這些婦女往往是無形的,被遺忘的,申訴無門的。「慰安婦制度」,被認為是20世紀最大的人口販運案。正如確認和認識納粹大屠殺的事有助確保它不會再次發生,我們承認這段「慰安婦」歷史,也有助防止另一代婦女被奴役的事在任何地方再次發生。
在21世紀,人口販運已超越販毒成為繼買賣軍火之後的世界第二大業務。「慰安婦」問題說明了婦女遭受性別、種族、政治和階級壓迫逼害的情況,她們仍然被視作為用完即棄的商品。《慰安婦招募》這個項目旨在提倡賦與這些婦女及至所有婦女權能,並尋求建立一條路引,帶我們走向一個不再容忍壓迫的將來。
作品簡介
模擬廣告告示
模擬廣告告示的作品以紅底黑字標示著「慰安婦招募」,中間有兩幅前慰安婦年青時的黑白肖像照片,其中一位是台灣藉女子,其照片由一名日本士兵在她奴役期間拍攝。這些圖像中的婦女被包圍在金箔中,有如文藝復興時期繪畫中聖人的光環。
這些年輕「慰安婦」的肖像,與一些現已年紀老邁的前「慰安婦」在家中的照片並列展示。那些倖存者中,許多婦女從來沒有重返原居地,或有些因為保守社會對婦女貞操的觀念極之嚴束,她們的過去被視為可恥,被家人和社區排斥。對於這些婦女來說,「家」的感覺已被永遠摧毀掉。為了突出這事實,其中一幅圖像盛載的不再是人的肖像,而是一個空的剪影。
藝行家簡介
李昌珍,韓裔美籍藝術家,現居於紐約。她的多元文化背景和經驗引發她對當代多種不同文化和社會 / 政治問題作出研究。
李氏曾參與多項展覽,包括:韓國仁川女性藝術家雙年展、台北剝皮寮當代展覽、紐約皇后區藝術博物館、紐約環球金融中心冬季花園、曼哈頓下城文化協會、明尼蘇達州弗蘭肯雕塑公園、紐約亞美藝術中心、紐約美華藝術協會、華盛頓Vanbrunt畫廊、紐約市Heskin當代藝術畫廊、紐約Peekskill項目、紐約布朗克斯河藝術中心及俄亥俄州空間畫廊之展覽。
李氏曾獲項獎項,包括:紐約州藝術委員會資助金、紐約亞洲文化協會獎學金、曼哈頓下城藝術協會資助金、明尼蘇達州弗蘭肯雕塑公園杰羅姆獎學金、亞裔婦女捐助圈獎、NYFA財政贊助計劃獎、紐約環球金融中心贊助金、海雀基金會資助、曼哈頓下城文化協會、紐約亞洲文化協會獎學金、曼哈頓下城藝術協會專業發展計劃工作坊及曼哈頓下城藝術協會- 曼哈頓社區藝術基金。
www.changjinlee.net
ART HK 12,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Art Fair 16.05 - 20.05.2012 |
---|
香港國際藝術展
May 16, 2012 - May 20, 2012
@1a空間
1a空間感到自豪再次成為ARTHK 12藝術教育的合作夥伴, 今年 將在1a空間Z7展位提供中學學生使用的教育活動素材 。
培育
1a space 是香港第一個藝術空間開始油街藝術村。經過多年來的努力,1a空間已發展成香港主要的當代視覺藝術機構之一。迄今,1a空間已製作及策劃超過一百個展覽和活動,當中包括國際交流、文化節、社區互動藝術、藝術教育、藝術賞析、藝術評論和出版。1a空間於開拓香港視覺藝術的新領域上,擔當著積極的角色。其中重要的貢獻是著力於當代視覺藝術的推廣,令其更為普及和易於參與,並擴闊觀眾參與的層面。今年,在我們的展位,我們將分享多年來1a空間的出版物存檔。我們強大的研究為基礎的教育和策展團隊,1a空間出版物的目的不只是文件,而且還培養和培育本地藝術人才和推動當代視覺藝術的實踐。我們希望通過在我們的展台展示回顧,培育和激發本地藝壇。
教育
1a空間將繼續舉辦教育計劃和活動,參與當地社會和引進各方面的視覺藝術,特別是在加強藝術欣賞。和去年一樣,今年我們設計了一個雙語教育的教師和學生教育活動素材。 1a空間將指導老師如何使用教育活動素材,帶領他們的學生閱讀ARTHK 12的藝術,並於將來參觀其他藝術活動作為參考。此活動不只會帶學生學習藝術,更提高他們的藝術鑑賞和批評。該項目為藝術社區和正規教育體系搭建橋樑。此活動我們會供教師安排導遊,並提供有限的免費門票,現在我們邀請您參加。
Kai Tak River Green Art Fest 2012 Exhibition: Is/Is Not Kai Tak River a Metaphor 22.06 - 10.08.2012 |
---|
啟德河綠色藝術節2012空間藝術展覽:「啟德河是/不是一個隱喻?」
Jun 22, 2012 - Aug 10, 2012
@1a空間
策展人:俞若玫
參展藝術家:卡邦尼Alessandro Carboni、大衛·希利David Haley、 池田一Ichi Ikeda、矢野豐Yutaka Yano、Christian Pagh、尹麗娟、陳錦成、伍韶勁 、鍾惠恩、羅至傑、李海燕、史嘉茵、鄧麗薇
策展人語:
啟德河長約三公里,橫跨了東九龍舊城黃大仙及九龍城,曾經是一條臭名遠播的明渠,跟香港很多東西一樣,看得見卻陌生,尋常而模糊,但近年附近的生態環境及居住空間變化很大。它默然地在時間的維度上做了社區發展的見證人。它是連結地理環境的實體,也是居民回憶的容器。藝術家的主動介入,啟德河可會是一個把玩想像力的平台?一次成就良好企圖的機會?還是追惜生活的懷舊隱喻?藝術家會不會以創作力為它注入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想像或主觀批判?
此外,啟德河也折射了香港各方面的空間發展,如沿河林立的學校、社區、屋村、公園、交通要道,濃縮地展現了舊區社區生活面貌,它的豐沛多姿是不是就隱含了本土社區形態的千變萬化,未來綠色生活發展的流程?當藝術家連結藝術教育及綠色環境時,展開的是一個一個符號的故事,還是一次有趣、有行動面向、打開想像力的對話性藝術?
策展人:
俞若玫
參展藝術家:
海外藝術家---卡邦尼Alessandro Carboni(意大利)、大衛·希利David Haley(英國)、 池田一Ichi Ikeda(日本)、矢野豐Yutaka Yano (日本)、Christian Pagh (丹麥)
本地藝術家:尹麗娟、陳錦成、伍韶勁 、鍾惠恩、羅至傑、李海燕、史嘉茵、鄧麗薇
藝術家資料:http://www.kaitakriver.com/participating-artists/
開幕酒會:6月22日 6:30-9:30pm(海外藝術家將出席,並有表演活動)
2012出爐藝術系畢業生聯展15.08 - 08.09.2012 | 拾。一個故事陳百堅 2012 混合媒介 60x40x40cm (每件) |
---|---|
無題周凱琳 2011-2012 混合媒介 120 x 120 cm (每幅) | 我們為了甚麼生存?我們是誰?我們將會成為甚麼?雷康寧 2012 低溫軟陶泥 尺寸不定 |
斷章——在途上曾黎華 2012 裝置 200 x 100 x 80 cm | 死物的自我毀滅陳沁昕 2011 磚頭、木、摩打、影像鏡頭 168 x 240 x 90cm |
呼吸許維倫 2012 錄像 | 平衡 — 距離莊偉 2012 錄像 |
Sophie黃欣賢 2012 錄像 8:49 |
2012出爐藝術系畢業生聯展
Aug 15, 2012 - Sep 02, 2012
@1a空間
主辦︰香港藝術網絡
合辦︰1a空間
資助︰香港藝術發展局
支持機構︰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香港藝術學院、精藝軒畫廊、安全口畫廊、少勵畫廊
策展人︰梁兆基
參展
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
陳雪兒、陳慧而、陳泳生、趙芷莛、朱嘉琪、鄺詠君、劉鈞妍、羅家南、曾黎華、黃欣賢
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
陳百堅、陳悅怡、莊偉、許維倫、關朗曦、林繁盛、李嘉莉、雷康寧、麥麗英、楊碧琪
香港藝術學院
陳智侯、陳敬偉、陳沁昕、張施烈、周凱琳、杜卓璣、丁美伶、黎海茜、伍煒豪、黃鳳芝
地點/時間
香港視覺藝術中心展覽廳
香港中區堅尼地道7A
2012年8月15-26日上午10時至下午9時 (逢星期二休息)
2012年8月27日 上午10時至下午5時
1a空間
九龍土瓜灣馬頭角道63號牛棚藝術村14號
2012年8月15日至9月2日上午11時至下午7時 (逢星期一休息)
開幕禮
2012年8月19日(星期日) 下午4時
香港視覺藝術中心演講廳
開幕嘉賓
劉鳳霞女士藝術推廣辦事處總館長
姚守一先生精藝軒畫廊總經理
陶心書先生安全口畫廊策展人
惠賢女士少勵畫廊總監譚偉平先生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助理教授
何兆基先生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副教授
林嵐女士香港藝術學院高級講師
《世代前膽》藝術生態研討會
2012年8月19日(星期日) 下午2時半
香港視覺藝術中心演講廳
講者
譚偉平先生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助理教授
陶心書先生安全口畫廊策展人
周俊輝先生藝術家
DESTINATION BERLIN21.09 - 23.12.2012 | Walled in.Jacqueline Kooter 2009 - Revision 2011 Video 3:59min |
---|---|
Blocked offJacqueline Kooter 2009 - Revision 2011 Video 5:05min | 90 DaysShirley Wiebe 2011 Mixed media on paper |
30 DaysShirley Wiebe 2010 Mixed media on paper | SchönefeldSusana Lopez Fernandez 2011 Digital print |
TegelSusana Lopez Fernandez 2011 Digital print | Berlin series IThea Jentjens 2009-2012 15 works on paper; mixed media |
Berlin series IThea Jentjens 2009-2012 15 works on paper; mixed media | Berlin series IThea Jentjens 2009-2012 15 works on paper; mixed media |
Undelivered Letter - I wanted to do evil Lam Wai Kit 2009 Digital print | Undelivered Letter - I used to think that I deserve my fate Lam Wai Kit 2009 Digital print |
Home: Lesson TwoLai Wai Yi Monti 2012 Mixed media |
DESTINATION BERLIN
Sep 21, 2012 - Dec 23, 2012
@1a空間
策展人
Susana Lopez Fernandez
參展藝術家
Jacqueline Kooter (阿姆斯特丹)
Shirley Wiebe (加拿大)
Susana Lopez F (西班牙)
Thea Jentjens (阿姆斯特丹)
林慧潔 (香港)
黎慧儀 (香港)
開幕酒會
日期:二零一二年九月廿一日(星期五)
時間:下午七時
藝術家座談會
日期:二零一二年九月廿二日(星期六)
時間:下午二時半至四時正
二零零九年十一月,當柏林市在慶祝柏林圍牆倒塌二十週年,轉折的命運聚合了六個國際藝術家:Jacqueline Kooter (阿姆斯特丹)、Shirley Wiebe (加拿大)、Susana Lopez F (西班牙) 、Thea Jentjens (阿姆斯特丹)、林慧潔 (香港)、及黎慧儀 (香港)。
1a空間呈獻《DESTINATION BERLIN》,一個始於柏林藝術家駐留計劃,關於尋找個人及集體身分的展覽。
由我們不同的看法開始旅程,從石墨繪製到多媒體藝術創作,我們探索不同的藝術技巧,前往研究不同臉孔和身分釋義。
Jacqueline, Shirley, Susana, Thea, 林慧潔及黎慧儀一同探索城市中的通訊與整合概念,面對陌生的德文成為他們一個弱點,但同時間,這境況驅使他們走在一起,去發表及回應新鮮而又錯錯綜複雜的事物。
藝術家檔案:http://issuu.com/susanalopezfernandez/docs/destinationber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