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同學作品

黃祉霖

黃祉霖

5D

石膏作品名稱: 日常

藍曬作品名稱: 陪伴

 

        這個石膏作品的名字取自我們日常生活上看到的東西,但我們很少會留意,甚至經常忽略它們,因此我才選擇用這些東西來做今次的石膏倒模作品。而在藍曬作品中,我以「陪伴」來為作品命名,是因為作品中的兩個人是我的朋友,當我傷心時,他們總會安慰我、鼓勵我,陪伴在我身邊。這兩個作品,運用了一個對比的形式來命名,一個是經常忽略的事物,一個是經常留意到的事物。在這兩個作品當中可以體驗到正負空間的存在,突顯出我要主要表達的主題。因為這個作品的創作時間橫跨疫情前後,在思考的過程中,我以對比的方式作表達,用家中我們經常看到的東西以及在學校我們未有留意的地方作出比較。另外,在這份作品中,較令我印象深刻的回憶是藍曬那部分,因為家中的陽光不足,而不能令藍曬作品呈現出清晰的正負空間,因而要留在學校重曬一次。如果我要為這個作品展重新命名,我想給它命名為《注意》,一可以吸引到不同的人前來觀看,二也可以呼籲我們身邊的人,多注意身邊的環境和事物,從而帶出整個作品的中心意念。

Sculture 7.png
Wong Tse Lam Elfi_.png
5D (9) Wong Tse Lam Elfi_.png
陳炫燊

陳炫燊

4B

Sculpture 2.png
4B William-2.png
4B William- 5.png

石膏作品名稱: 葉

藍曬作品名稱: 瓶

       我為作品取這個名字,是因為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用到「水瓶」,它我每天也陪伴我,並且帶給我健康。我選擇這些特定的題材和地點,是因為這些物品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而且它亦帶給我親切感。我的石膏倒模與藍曬作品,透過表面和裏面空間去體現「正負空間」的概念。這個學習和創作過程,讓我對「空間」有新的看法,因為以前只會想到空間的大小變化,但從未想過還有正負空間這個方法,這令我對「空間」有了新的理解。今年經歷疫情,令我明白到即使空間有限,也有千變萬化的可能,也令我明白到身邊一個小小的物件,一個不起眼,不重要的物件,也能成為一個藝術品。因此這次的「學校與藝團伙伴計劃」令我獲益良多。如果我要為這個展覽重新命名,我會給它命名為「活出空間」。因為空間是與生俱來,而我們所做的,是想突顯出空間的變化和存在,令別人了解更多有關空間的可能性。而我們也正正生活在空間之中,因此我們更應該活出空間的意義。所以我們不應該只被局限於有限或自己所知的空間之中,而是去探索更多未知或不同的空間,並且去了解及認識它們。

陳樂仁

陳樂仁

5D

石膏作品名稱: 校園一角

藍曬作品名稱: 幻鄉之木椅

       我將這份藍曬作品名為「幻鄉之木椅」,靈感是來自我的一場夢,夢中我回到那落後的故鄉,我的祖父坐在木椅上摸著我的臉,那種溫暖的親情令我難以忘懷,但這一切都是虛幻的,我只能創作出這份作品,回味那份溫暖的親情,因此作品的名字原是「虛幻故鄉的爺爺木椅子」。對我而言,這份作品可以令大家回想起小時候的自己,靠在長輩的懷中,享受那一絲溫情,也要珍惜在世的親人,因為失去親人便不會再有。其次,我的石膏作品名為 「校園一角」,這份石膏作品,是刻上了我校某個地方的紋理,這些紋理看似平平無奇,但實質卻擁有別樹一格的美感,瞬間便吸引了我的視線。我希望大家看到這份作品之後,會多加留意身邊的事物,發掘出身邊隱藏的美,欣賞這些事物的獨特之處,而非沉醉在網絡世界之中。

Sculpture 4.png
unkown mushroom_.png
龍顯卓

龍顯卓

5D

Sculpture 8.png
5D (17) Matthew.png

石膏作品名稱: 綠葉

藍曬作品名稱: 姐姐與我

       我將石膏作品取名為《綠葉》,是因為它枯死了後,身上便沒有任何綠葉的紋理,我覺得他應該也不想死得太高調,只想混在其他葉子之中,我相信應該沒人想被記住自己的死相吧?那個石膏只是一個沒生命的東西而已,倒模出來的只是一個洞而已,那個洞並沒有生長過也沒經歷過生死,石膏的作用只是複製人家的死相,那塊石膏根本不能完全複製死者整個生命,只能複製死時的外表。在藍曬過程中,我記得自己好像試過多次也不成功,因為沒陽光所以未能成功藍曬,印刷時也沒印到多少雕刻的部分,解決辦法是直接畫上。我選這張相片,是因為我很喜歡與姐姐一起。我覺得正負空間的感覺是生命和經歷佔有的空間,不是普通空氣,因為生命與經歷是複製不到的,正空間是真身,負空間是只複製死物的外表而已。

施易騫

施易騫

4B

石膏作品名稱: 足各

藍曬作品名稱: 無

      我為這個石膏作品改名為足各,而石膏的原形是行人路上的紋路倒模出來的,意味着這一個石膏蘊藏着眾多的足印,各個足印都是不可或缺、不可迴避的回憶,是蘊含着幾代人的歷史。凡事都不是一日完成的,行人路也是,我以石膏保存着行人路上的回憶,或許某一日這種行人路突然消失,也能存活在石膏模上,保存上一代人的生活回憶。而藍曬作品我則命名為《無》,作品靈感源自於我爺爺領養的一隻狗,可惜牠在五歲時不幸死亡,因此用藍曬的方式將我對牠思念之情若隱若現表達出來,以感謝牠陪伴我和家人走過的每一段路和每一個相處的回憶,我亦以名稱:《無》去銘記牠的死亡。另外,我慢慢隨着一些實驗和作品,漸漸認識藝術品不但可以以呈現正負空間,也可以用虛構的框架呈現,更突出原本藝術的原意和反思,突破世俗想法,從而帶來煥然一新的感覺。透過這次創作,我改變了對藝術的看法,以前我只會刻板地用鉛筆素描、上色,但自從我認識到藝術品不只停留在一張紙當中,我才漸漸明白,這些年來我的創作都無甚特別的,我開始作出改變,接觸的不只正空間,我亦接觸負空間甚至其他範疇的創作。或許這次創作已經改變了我的人生。

Sculpture 5.png
4B 23 Crocky Sze_.png
4B 23 Rocky_.png
 巫柏延

 巫柏延

4B

Sculpture 6.png
4C (21) Curtis Mo.png

石膏作品名稱: Leaf on the stone

藍曬作品名稱 : The bubble flower

        我為兩個作品取這個名稱的原因是因為我希望能夠結合大自然的元素去進行創作:葉和石。石膏作品中我選了一塊快要枯萎的樹葉,我是想表達不同季節的轉換會產生不同的變化,就像樹葉一樣,經歷生和死。

         藍曬作品中我選擇了花和泡泡,因為它們是在家中常見的事物,而且花能夠呼應大自然的主題,而泡泡就是代表歡樂。我認為這兩件事物能夠帶給人開心和夏天的感覺。透過這次活動,我學會觀察我們身邊每一樣物件,它們都擁有獨特的正負空間。我很喜歡以正負空間這個題材來創作藝術品,我很享受整個活動的過程。雖然,在疫情中我們沒辦法跟藝術家進行面對面的交流,效果未必那麼好,但我認為也是一種另類的體驗。因為平常我很少在家創作,透過是次活動,更讓我更加留意周邊的事物,並創作出一個富個人特色的作品,所以我認為這是一次非常獨特的體驗。

王鈺然

王鈺然

2A

石膏作品名稱: 視藝室的回憶

藍曬作品名稱: 全家福

       我的創作意念來自平日上視藝課時的觀察,我用石膏倒模了視藝室的一個角落。而我的藍曬作品是一張全家福,我希望透過作品讓人感受到溫暖,並想起自己小時候與家人的合照。在雕刻膠板的過程中,我差點出錯,幸好及時補救,作品才得以成功完成。在做石膏倒模的時候,我真的非常擔心石膏的調配比例出錯,以致無法成型,幸好最後仍能成功創作!能夠參加這個工作坊,我感到十分榮幸,因為我可以製作出屬於自己的藍曬作品,並有機會在學校展出,這確實是個難得的機會。最後,如果要為這個展覽重新命名,我會起名為《回憶的正負空間》,並藉作品記錄生活中的一點一滴。

conner sculture .png
2A (12) Yolanda Wong_.png

莫小玲

5D

莫小玲
Broken Piece .png
5D (6) Yuki Mok.png

石膏作品名稱: 分裂

藍曬作品名稱: 檯燈

        石膏作品名為分裂,是因為製造過程中出現了一個小意外,導致作品最後分裂成兩邊,幸好沒有影響成品的美感,反而讓我可以更清楚看到作品內部的結構,我想這也是一種缺憾美。而我為我的藍曬作品命名為檯燈。檯燈雖然在我們日常生活是常見之物,平日並不會刻意注意它,但因為這個工作坊讓我發現檯燈其實一直陪着我整個成長過程。它陪伴着我深夜溫習、做功課,成為我最長久的小伙伴。這次工作坊因疫情的緣故,導師只能隔着屏幕教導我們如何創作藍曬作品。創作的過程中我遇到不少困難,例如因為困在家中,缺乏靈感;另又因物料的限制以致未能讓藍曬作品呈現最佳效果。但感恩有導師和同學相伴,最後大部分的問題都能迎刃以解。我也十分感恩,因為參加這個工作坊,讓我重新發現家中我平時會忽略的物品和景象,其實也有着獨特的存在意義和價值。

安家蔭

安家蔭

4D

石膏作品名稱: 釋放

藍曬作品名稱: 我的房間

       我之所以為藍曬作品取名為我的房間,是因為它是參考我房間的一張照片而製作的。照片中是我多年前房間的模樣:兩三個空空如也的櫃子。雖然它不能夠完全展示現在的房間模樣,但經過幾年的改變,現在的櫃子已經放滿我在這幾年買回來的小擺設和模型。這代表著隨著時間的運行,很多身邊的事物都會有所改變。我希望透過這個作品,呈現正負空間隨時間運行變化的。

hand hand scupture.png
4D (23) Woody On_.pn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