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Anchor 1
明日﹒今日﹒點

明日﹒今日﹒點

Jan 11, 2008 - Feb 04, 2008
@ 1a空間

藝術家:廖慧怡

商舖倒閉這現象在香港無所不在。商舖消失然後再重現,但似乎沒有人會留意這些空置但存在的空間;似乎沒有人察覺到這些轉變。是因為轉變太快而難以追蹤?

這個展覽將會展示一系列小型照片,全都是拍攝於香港不同地方的結業商舖。《明日﹒今日﹒點》繪製出結業商舖的故事,把參觀者帶進一個都市轉變的濃縮狀態,成為香港都市生活轉變的一個記錄。


關於廖慧怡

藝術家廖慧怡喜歡透過作品探索攝影的意義,用相機去捕捉日常生活的剪影。
土生土長於香港,於2002年畢業於香港藝術中心藝術學院純藝術(攝影)文憑課程,從此踏上創作的路途。

近年參與展覽包括:「十年『相』象—給香港的禮物」(2007年,香港,二樓原作),個人展覽「明天會更好?」(2006年,香港,中環漢雅軒—寄隅),「角自覺—攝影聯展」(2005年,香港,白管子畫廊)。

除了進行藝術創作之外,她亦與不同的機構及學校合作,積極參與攝影藝術的教育推廣工作。


 

​(English version only)

浮世

Nov 28, 2008 - Jan 04, 2009

@1a 空間

藝術家:譚偉平

「浮世皆幻境,樂土真佳期。」─《角虎集》

 

We live in a capricious world where our mother earth is fulfilled by conditions and causes. Different conditions and causes generate discrepancies between places. The spaces in between, the places people live – it is where this exhibition is born. Feeling the soil underneath, artist Tam Wai Ping went beyond the pale with his camera. The expedition began with his exploration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viduality and Land”; it paused with reflection. Using lens and words, the artist documented his thoughts on life as a pilgrimage.

轉﹒氛圍

轉﹒氛圍

Mar 14, 2008 - Apr 13, 2008

1a空間

策展人:黃頌恩
參展藝術家:Nadim Abbas, Yuk King Tan, YY Ma, Anastasia Wong

本展覽旨在探索一個「地方」的影響。所謂「地方」,並非只由空間內的物件所界定,而是蘊涵獨有氛圍的一個空間,這種 氛圍受著空間內的個體與環境互動而改變。憑著空間範圍、聲音或氣味上的純粹變更,這種氛圍可以影響、改變人的感覺、思考,甚或舉動。本展覽邀請了四位藝術 家,透過在他們創作歷程不同階段的作品,闡釋人類的空間互動關係,如何受文化發展及歷史變遷所規範的日常責任所影響。

Nadim Abbas憑詩意想像,將平凡的物件帶進浪漫的空間敘述中。YY Ma的簡約錄像表演,以政治態勢反思香港的流行文化。Anastasia Wong以散落在空間內的動畫片段,展示簡單的「聚」「散」動作。Yuk King Tan的裝置將場地轉化成活的空間,踰越場地本身的形態與功能,並串連各個獨立的作品,令觀賞者穿越展覽時亦需留意他們所循的路徑。

《轉﹒氛圍》融會動畫、錄像表演、雕塑及裝置等元素,誠邀觀賞者於不同空間內探討人類互動的本質。

ARREST (Chinese Ver.)

ARREST

Mar 22, 2008 - Mar 30, 2008

@1a空間

策展人:李鴻輝
助理策展人:Sum Wing Man, Chung Wai Ian
參展藝術家:伍家麟、蟻穎琳、張天佑、謝卓婷、蔡珮雯、方琛宇、毛曼儀、方韻芝及黃嘉榮

《Arrest》可以解說是一股懾人的吸力,因為如此,你會多看一眼,多停一會,思索一下這耐人尋味的質素。

我們創作時都在追尋這樣的結局。

《Arrest》這個展覽有十件作品來自十位還未畢業的同學,每份作品隱約中都潛藏著這小小的吸力。吸力來自深層的獨白、技巧與物料上出位的顛覆,又或者是一厥至深而獨特的觀察,每位作者取態各異,創作媒介不一樣。它們被組成為展覽後,我們察覺到的就是這一股隱藏的動力,來自年青的思考。更獨特的是一份在煩囂忙碌環境中的“冷靜”。

自有一片天地。

蔡仞姿
1a空間副主席

流動—中文有益

流動—中文有益

May 02, 2008 - Jun 13, 2008

@1a空間

展覽概念:泥人
策展人﹕Sylvie Boisseau與Fr
ank Westermeyer

Sylvie Boisseau和Frank Westermeyer是一對法德夫婦及藝術家組合,作品意念往往來自共同創作時,相互間的身分及文化差異。他們感興趣的是語言所構成之間距。人類並不單生活於物理上的空間,亦存活於語言上的間距,這些物理及虛擬的間距杜撰出人類的心態及理解。

在 此展覽中,Sylvie和Frank嘗試以量度那些間距,來揣摸它們的極限,及探究個體間的空間邊緣所發生的事情。他們的意圖是以觀察者的角色去遊玩、去試驗。作品的概念在於探究公共空間如果被語言或文化空間所覆蓋,透過一次合成的藝術體驗,觀察者將會以其既有觀念面對語言及文化間的相對性。

展 覽將會展示一段影片,記錄著一所位於德國、為中國人而設的語文學校。到該處上課的學生包括中國籍的人和工作上需要操作德語的人——他們全都是「現代流動」的記載。駐港期間,Sylvie和Frank會繼續他們關於語言空間的研究,並且會將展覽帶離1a空間,於位置在金鐘的法國領事館附近設置一件公共藝術介入。觀眾在遊歷此展覽時必須注意他們的路徑。

Bond, Agent Bond. (Chinese Ver.)

Bond, Agent Bond.

Jun 20, 2008 - Jul 27, 2008

@1a空間

參展藝術家:Zack aka Lilpinkdevil, Desmond Teo and Francis Poon

展覽《Bond, Agent Bond.》是一個把人們結成特別關係的仲介人。

三 位新加坡藝術家以集體的策展方式,回應所給予的主題——流動;他們將要創造一個社會空隙、一項事件、一個節日,甚至是在藝廊空間內進行潛在的介入。它的主 要特點是要表示關係,因為它涉及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及群眾的參與。正因如此,展覽的目的不在於讓觀賞者遊走於藝術品間,而是邀請他們主動交際、相聚及交流, 以依附是次展覽「為他人安排偶遇狀況」之意圖。

三位藝術家不會如一般的展覽形式般擺放作品予觀眾細看,而會設置一個場景或喜慶場面,來反映人們的社交性。這樣既能加強對主題的演繹,同時為展覽場地奠下模範,揭示未來「展覽場地」的潛在可能性。

藝術家們雖以一致的整體出現,但表現的形式卻很多樣化,最終會分別演變成隨機唯物主義的一場表演、一個儀式。在開幕當日,幾項活動會同時進行,旨在讓觀眾投入其中,創造一個有討論潛力的交流場所。

重新將「宣言」放在「流動」的範疇內釋義,目的不在於引導觀眾注視一件作品,而是邀請他們觸摸、參與並進行藝術交流。在活動中,觀眾們不論(於現在)感受到什麼,都將喚起有關文化的回憶,於未來改變他們對事物的感知分析。

*bōk- (Chinese Ver.)

*bōk-

Aug 08, 2008 - Sep 21, 2008

@1a空間

策展人:黃潔宜、莊國棟
參展藝術家:陳玉瓊、李鴻輝、黃小鵬、袁卓華、梁展峰及廖偉棠

*bōk- 意謂「書」,是日耳曼語裏BOOK的字源,古英語「bōc」一字亦源於此;*bōk- 是傳遞訊息、記錄

歷史和智慧的載體 ;*bōk- 有著營造氛圍的魔法力量,我們不用翻開書本,也可感受到其靈氣。
它們是部份的定義,還有甚麼…接著又是甚麼?

參與是次展覽的六位藝術家同是中國人,但他們的文化背景卻大不相同。對藝術家而言,是次展覽是挑戰傳統觀念的場地,他們會作實驗性的對話,並以自身的體驗 重新為「書」定位。這個再定義、混合、創造和回應「書」的過程,是挑戰基準觀念的手段,藉此衡量書本在現世的價值、角色和形式的跨域可能性。

不同藝術家對是次展覽主題各有聯想。黃小鵬重新演譯《共產黨宣言》的「正確」版本;廖偉棠執筆為未來的鬼魂寫詩;梁展峰靈感取材自1a空間出版的書籍,創作 互動的作品;李鴻輝與新加坡美術館洽妥,外借四件國家館藏書籍,把興建國家畫廊屬紙上談兵的諷刺聲音帶來香港;袁卓華選擇展現「書本」詩意的一面;陳玉瓊 則播放有關書本未來的錄像,並在開幕期間邀得相士合作上演行為藝術。

「書的靈魂」並非遙不可及的概念。是次展覽提供了機會予普羅大眾對此作出反思,領悟出自己一套對書的詮釋方法。

詳情請瀏覽﹕
www.bookless-shelf.blogspot.com

香港藝術勁旅萬歲!

香港藝術勁旅萬歲!

Oct 04, 2008 - Nov 15, 2008

@1a空間

團隊領袖:王浩然、黃頌恩及李傑
團員:郭思成、何居怡、盧樂謙、黃美寶、方韻芝、鍾惠恩、吳家俊、張天佑、蔡鈺娟、賴宛珊、高倩彤及鄺鎮禧


1a空間希望藉著策展拾月當代2008,為本地藝壇注入新勢力,彌補眼下的不足。

藝術創作首要面對的是空間問題。由於租金昂貴,本地大部份雕塑和裝置藝術,均受越趨 狹隘的工作空間限制。為衝破此局限,最近不少團體展覽採用了十九世紀沙龍展的策略,把作品放置在細小空間,充份運用展場的稠密度。藝術家可盡量利用1a空 間2,000平方呎場地,展示單件、完整的藝術品,重新體驗創作巨型作品。

其次是合作交流的精神。唐納德巴塞爾姆在他最後出版的一篇論文中說:「『無知』於藝術創作來說非常重要;藝術就是這樣創作出來。沒有因「無知」而產生的掃瞄過程,沒有能隨意游走的思想,便沒有發明可言。」這提醒了一眾脫離自身環境、觀眾和同儕的藝術家,避免衍生疏離和說教的創作模式。香港藝術家大多獨立工作,受狹小空間和忙碌生活限制,他們最近才有機會成立藝術社區。最初規模較小的有油街藝術村,稍後發展的有牛棚藝術村和位處火炭的工作室,藝術家現時已擁有不同平台與 同儕作交流。藝術家、音樂家、藝評家、策展人和其他藝術專才亦擁有機會交換意見、共同合作、互相審視,這是前所未有的。不過,藝壇群策群力的精神尚有可發揮的餘地。

「香港藝術勁旅萬歲!」旨在提醒藝壇的後起之秀,作為社會一份子,他們是無價的資產。在拾月當代舉行期間,三組代表香港藝術教育團體的隊伍會攜手參與一系列建設計劃、比賽、即興演出和表演。閉幕儀式定於十月三十一


 

浮世

​(English version only)

浮世

Nov 28, 2008 - Jan 04, 2009

@1a 空間

藝術家:譚偉平

「浮世皆幻境,樂土真佳期。」─《角虎集》

 

We live in a capricious world where our mother earth is fulfilled by conditions and causes. Different conditions and causes generate discrepancies between places. The spaces in between, the places people live – it is where this exhibition is born. Feeling the soil underneath, artist Tam Wai Ping went beyond the pale with his camera. The expedition began with his exploration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viduality and Land”; it paused with reflection. Using lens and words, the artist documented his thoughts on life as a pilgrimag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