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林穴:帶你走進不一樣的洞穴

Silver TAI


二〇二一年五月一日,我在香港藝術中心觀賞《林穴回顧展》。那時,我才初次認識林穴,並同時得知他於二〇二〇年夏天去世的消息。我心裡感到惋惜,除了他本人無法出席自己的回顧展外,他再不會再有新作品面世。這次偶遇讓我不時想起林穴的畫作,那纖巧的線條所構成的畫面,令人印象難忘。


林穴,本名林峰,於一九六八年生於福建,五歲移居香港,自小喜愛畫畫。一九九〇年,香港藝術中心舉辦洪通的畫展,林穴數度參觀,看到畫作觸動而流淚,更聽到內在的聲音跟他說:「你是畫畫的。」洪通是一名台灣藝術家,沒有受過正統的藝術訓練。他五十歲大病後受到感悟,便開始畫畫,畫畫的瘋狂程度甚至令人以為他真的瘋了。林穴觀賞洪通的畫展時,洪通已離世,但他的作品對林穴有深遠的影響。洪通的作品好看,不在於充滿童趣的畫風,也不在於畫作滿載天馬行空的想法,而在於藝術家在畫中流露出真摯的情感。也許林穴對洪通的畫作產生共鳴,喚醒他對畫畫的熱誠,使他毅然踏上藝術家之路。


除了畫畫,林穴裱畫也做得很好,更意外為他的作品帶來外國展出的機會。二〇〇六年,林穴替羅家恩裱畫,羅家恩隨後發現林穴也會畫畫,其獨特的畫作讓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兩年後,羅家恩創立安全口畫廊(Gallery EXIT),便以林穴個展作為畫廊開幕展覽。林穴及後表示羅家恩為他的人生帶來重大改變。事緣有收藏家獨具慧眼購入林穴的作品,並將之捐贈予美國三藩市亞洲藝術博物館。在三藩市亞洲藝術博物館二〇一二年「亞洲魅影」的展覽中,林穴的畫作首次在美國展出,因緣際會獲策展人Massimiliano Gioni賞識,邀請他參加翌年的威尼斯雙年展「百科宮殿」。林穴為此展覽,畫了一組十二幅名為「核」系列作品。現時,他的作品獲私人收藏,亦為M+和三藩市亞洲藝術博物館館藏藏品。


林穴是一位自學成才的藝術家,他的創作靈感和藝術知識來自大自然、夢和書。林穴熱愛大自然,對大自然世界觀察入微,這成為他創作的題材。他喜愛到家附近的城門水塘遠足,也曾往大陸山村和印尼山林取經。林穴從中國傳統山水畫出發,發展出帶魔幻現實主義的微觀世界畫。在他的作品,微觀世界是一個母體,自行孕育畫中所有生物,更有獨立的生態,如雲、雨,能自給自足。近觀畫作,母體由現世的草、木、花、蟲、貝殼和珊瑚等,併合由藝術家構想的有機物和不同的圖形(motif)——這些圖形好像為植物穿上衣服、為植被舖上地毯。樹枝隨意攀爬或依附其他植物,成為有機物的遊樂場,有些外形組合起來像單槓、滑梯或鞦韆等。有機物造型珍奇百趣,加上林林種種的圖形,與現世生物結合,令視覺產生律動,展現了另類大自然氣息。


林穴用尖削的竹枝蘸墨在紙上畫畫,以纖細的線條刻劃美好世界。觀者幾乎以嗅畫的距離觀看作品,甚或需要放大鏡,才能看到畫作的各個細部。不到兩平方厘米的範圍已可容下一株植物,畫功非常細膩。縱觀他的作品資料,畫作一般有數十厘米長和闊,也有畫作其闊度逾四百五十厘米。然而用竹枝畫畫,下筆輕快,方能保持線條的纖幼和流暢;而且竹不如毛筆般吸水,繪畫過程中需要不斷蘸墨,故難以想像藝術家繪畫時耗費的精力和時間。在接近三十年的創作生涯中(包括近十年退隱藝壇的時光),林穴的作品不到一百幅,數量並不算多,但每幅均是心血之作。令人好奇的是,當他一筆緊接着一筆去畫,還有時間構思下一步畫什麼嗎?到底他是如何連貫地呈現畫面上精彩的細節?我們可從林穴的手繪筆記略知一二。他的筆記有如植物圖鑑般仔細,可見他對大自然有很深入的研究。經過很長時間和大自然深刻相處,他以藝術家本能將大自然的面貌再創造,然後記錄下來。由此推測,透過不斷觀察和練習,大自然風景不知不覺植入他的內心。繪畫過程便是連結藝術家的內心,把其獨一無二的風景呈現在紙上。林穴醉心微觀世界,在繪畫時很自然便進入了忘我的境界,他只是順着心的指引去畫,所以下筆既直接又明快。他在訪問中坦言他在繪畫過程中甚少思辨,大概思辨會中斷他的內心活動,令他不能純然地繪畫。



近觀林穴畫作


「核」一系列作品造型有趣,雖顧名思義受(桃)核的啟發,但看上去也像人的心臟,同樣是生命體的核心,令人驚嘆生命的奧妙。林穴繪畫的松散發着靈秀之氣,他表示是受了文徵明的山水畫影響。他的其他作品外形像山石、枯木,遠觀或會誤以為那些密集的線條是在描繪山石的嶙峋,或枯木的質感;只要走近觀看,便會發現趣意盎然。當我們不再靠前,而是整體觀看林穴繪畫的世界,畫作把我們內心的孤寂投射出來。也許孤寂是人類的共同感覺,提醒我們是一個局外人(outsider)。


林穴曾說:「繪畫像是邀請函,讓我們向內在探看,傾聽未被命名的事物,傾聽空白沉寂的聲音。」難怪林穴的作品大多命為「無題」,留待觀者自行解讀。更令人猜不透的是畫作旁邊的文字、符號和印章。這些自創文字可能是詩,它們與小篆相似,亦與有機物的造型一脈相承,似乎是林穴與觀者來一場猜謎遊戲。


林穴用線條創作出無限的可能性。這種無與倫比的精細度,近乎超越人類的視覺極限,讓人歎為觀止。不難發現他的作品沒有焦點,或許他在向世人宣告微觀世界中每個生物都是平等的,它們樂在其中,與世無爭。這與林穴為人內斂純樸,作風低調,不謀而合。他繪畫的意圖很簡單,只是單純地、專注地繪畫他鍾愛的東西。現代水墨畫已發展出不同的新路向,如混合媒介藝術、裝置藝術,但始終以天然物料自製的畫筆蘸墨在紙上畫畫最符合林穴的個性。有趣的是,緊密的線條沒有帶來絲毫的壓迫感,反而經過藝術家的設計後,營造了靜憩寫意的感覺,也許正是林穴的內心寫照。縱然他曾掙扎於投身藝術與維持生計之間,但多年來仍舊埋首「洞穴」創作。林穴已不再和我們身處同一時空,但他對後世的影響肯定是超越時空的。


後記:出於我對林穴的欣賞和敬愛,盼從有限的訪問文章和《林穴:回顧畫冊》盡可能向讀者呈現藝術家的作品特色和繪畫時的精神面貌。如有不足之處,請多多包涵。



《無題 第一號》

1996

藝術家裝裱水墨紙本

49.5 X 49 厘米

Follow Us

  • Facebook Basic Square
  • Instagram Social Icon

​Search by Tag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