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進㬢 : 麥理浩徑》藝術家式的麥徑全走
Michelle
對山者來說,走麥理浩徑有很多方式,由北潭涌起步走到元朗,還是逆走由元朗走至西貢,甚至是經典的操山路線,由針山跑至大帽山等等,我們很多時都會抱着一種用體能來享受大自然的心態去走麥徑,但對藝術家而言,同樣的山徑,他們會在一個位置停留,可能是一小時,或者是一個下午,甚至是一星期,也可能是更長的時間,用一筆一畫寫下眼前的生活中的風景。
有人說過西貢是一件藝術品,如今麥理浩徑在黃進㬢筆下活脫脫成了一系列的藝術品。
一鋪入展場,由左至右,麥一至麥十段,總共有十幅作品,每幅作品的呎吋都會根據每段路的長段而定。就像黃進㬢在其他訪問中提到的,他想表達出麥徑是如何連綿貫穿整個九龍和新界。作為越野跑者的我,看見十段麥徑一次過在眼前呈現,有種熟愁又陌生的感覺。
山徑的景色,最大的內容不外乎是山山樹樹、天與地、海與雲重重覆覆的。十幅作品中,有數不完的榭。山上練習時,有時遇上一些路段景色好相似,我們會笑說:我們是不是跑進了結界?而展覽中一口氣呈現十段的風景,量又多,畫又大,樹又密,的確和麥徑全走的感受很有連結,很重口味。
繼承一慣夢幻的色調,強烈得精彩的對比色,但今次的夢幻有種食左magic mushroom 的中毒感覺。印象中比較深刻的是例如大帽山一幅當中,紫色夜空下,襯托着由翠綠色的樹葉,橙色的山脈和橙粉紅的樹丫組成的大帽山。樹丫的顏色對比強烈,顯得十分突出而且又密又多,簡直有種千千萬萬隻鬼爪在等你的感覺,不太舒服。
一幅一幅看下去,個人最鍾愛的是麥二的一幅。
麥二作品中的主調為藍色,不同層次的藍和不同的筆觸,當中亦也些橙色和粉紅色作山脈的點綴,但比例沒有很強烈,畫面亦因此顯得比較和諧。畫面中一粒粒的雲有着夢幻的感覺。而構圖上, 雲由下以上的, 把觀眾引入麥理浩徑,夢想一百公里之旅。除了雲,最令我感到讚嘆的就是海面上的工筆概念的處理。一筆一筆排線般畫出海面上的節奏,畫的過程想必不比排列樹丫容易,但在整齊排列的過程也可能整理了混沌的思緒。而看着畫面上西貢海這處的風景,是我在十幅作品中找到最釋懷的地方。
麥理浩徑系列看似是風景作品,但用色和構圖並沒有讓人有看風景般忘憂的感覺,緊密的節奏反而讓人有種感到煩忘的感覺。到底黃進㬢這樣的安排又有甚麼用意呢?
看展當日的同場遇上毅行者之父,KK sir。KK sir的人生中可能已走過整條麥徑來來回回千幾次,跟他聊起來,這系列的作品對於跑者來說,充滿經歷。第一次踏上麥徑,在針山如何懷疑 人生,那次在麥三跌爆腳... 後來我發現,無論觀眾是不是山者,只要我們站在黃進㬢作品前, 就會自自然然有聊下去的話題。
山很壯麗,但沒有人的參與,山就只是山。個人而言,這系列的作品最成功的可能就是讓不同 層面,有着不同生活習慣的大眾都有共嗚,在長期的社交距離下打開了人和人之間的話匣子。 黃進㬢在不同的訪問中都提到,外國的風景再靚都不及香港,我十分之認同,在此亦感謝黃 進㬢記下了這條山徑。
Comentá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