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一場活動:「PS PAID Studio Visit – 何兆南」
Chris Wong
同一場經歷延伸出兩種狀態
何兆南(下稱:阿南)於分享中介紹自己最近於兩個展覽(台北當代藝術館的《尚未到來的世界》以及Present Projects1的《Fault Lines》)中展出的作品。他以兩種截然不同的創作手法展示兩種狀態:一、以攝影及錄像等抽離紀錄及再現被掩蓋的記憶,觀照香港的狀態;二、以錄像配合參與式裝置讓參與者重新感受這刻自身的狀態。把兩者重叠,叫人無法不重新思考當下及以後。
一 | 凝住的時空
是真實還是鏡像?
阿南先分享他2021 年9 月於台北當代美術館的展覽作品。「作品命名尚未成功」以攝影作為媒介,紀錄社會運動時於牆身遺留的痕跡被鬆上油漆遮蓋的狀態。系列中,他選擇光影動人的時段拍攝香港各處,如:維園、政府總部、香港中文大學、黃大仙、沙田、樂華村等留有運動痕跡的地點。利用強烈光影顏色,配合構圖如「打咭」般把以上地點如風光明媚的風景照般攝下。把焦點放於大範圍景物,凝住美好的時份,刻意把牆上被掩蓋的文字訊息藏匿於很小的範圍。如此欲蓋彌彰地掩蓋痕跡,讓觀眾慢慢發現照片中的共通點,更突顯曾經的存在。這種大小對比於特意放大貼在展場牆身的葵芳連儂隧道照片尤其突出。二次隱藏被掩蓋的歷史痕跡,仿佛在重現那被粉飾傷疤的過程。疤痕是真實的,看見被粉飾的過程則如鏡像反照,正要邀請觀眾反思、分析及理解當下處境。
給台灣人的報事貼
展覽於台灣舉辦,台灣人會有何感受?展覽中段,阿南於展場一隅放置一張桌子,上面放了不同顏色的報事貼讓觀眾自由參與留言。報事貼放置於那邊寫什麼亦可,他說當中什麼留言種類也有,充份表現當地仍有自由發表意見的空間。
潔淨與危險
阿南再安排於展場的男女洗手間內裝上了錄像作品《可有聽到我們》,如人們喜歡於洗手間跟熟人或陌生人說出內心秘密一樣,寄意於放鬆的空間大家自然地暢所欲言說真話,釋放內心的憤怒和鬱悶。他把一些運動中一刀不剪的現場無聲錄像伴隨文字播放,當中包含一段於理工大學上的民居位置拍攝的錄像片段既是旁觀又如監察。洗手間中除了錄像作品,還於其中一個厠格牆身上噴滿如運動時的塗鴉。他邀人適時把塗鴉掩蓋,行為再現香港的狀況,讓觀眾親身感受該狀態。厠所內的作品跟外面被掩蓋痕跡的照片形成強烈對比,更彰顯當時憤慨、恐懼與不安還可以明目張膽,而今天表面的和諧其實更不寒而慄。
二 | 減速的時空
與記憶互動
於Present Projects 的作品截然不同。磚塊乃運動中的重要象徵物,阿南想要把如此沉重的載體,以柔軟且無害的對比形態重現。於是在展場放置大量的瑜珈磚,配以三段慢速飛行的磚頭動畫錄像(寓意讓沉重的力量繼續慢飛)讓觀眾進入情景,自由用身體跟磚塊互動,如重組及梳理記憶。
柔軟的身心
他發現不同年紀的參與者會與瑜珈磚有不同的互動方式:小孩最有想像力會隨意拋、砌、排、疊等玩得不亦樂乎;成人參與者則較含蓄,通常把磚疊高成牆或其他障礙物,之後就由其他觀眾將之推倒。阿南亦嘗試把瑜珈磚鋪成路或切成不規則形狀砌成如雕塑物,寄語要努力把事物轉化,應記的記起,同時把不能盛載的沉重記憶、憤怒或壓力等,如拋開磚頭般放下,慢慢繼續生活。
兩種訊息:憶記與遺忘
約翰・杜威的《藝術即經驗》中提及:「經驗是有機體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符號與回報,當這種相互作用達到極致時,就轉化為參與和交流。」2 這幾年我們一直在經歷轉變,當中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感受。阿南以不同的方式展示其中的狀態,提醒我們得重回自身感受,一方面記得要反思被掩蓋的歷史事實,分析狀態;另一邊廂要好好放下太沉重的創傷,重新思考價值,轉化力量面對困難,才能慢慢重新交流引發改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現改名為Current Plans
2 (高建平譯)(2019)。《藝術即經驗》(初版)(原作者:John Dewey)。臺北巿: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原作出版年:1934)頁:29。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