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快、狠、準的「行為藝術」一 蕭偉恒《不合理的行為》


嚴穎嘉 (Monique Yim) 看完蕭偉恒的展覽,我相約了富德樓的攝影師朋友開會。「展覽如何?」「作品不多,簡單俐落,對於議題是快、狠、準。」「嘩,被你用幾隻字就說完了。」的確,全場只有三套攝影及多媒體作品。我感受到的是《清潔香港運動》和《刷上刷落》都是快、狠、準的「行為藝術」。


眼前的雖然是以攝影為基礎的混合媒介作品,但我的觀感更似是行為藝術的過程記錄或殘餘物。《清潔香港運動》若從觀看經驗切入,不難想像藝術家的「行為」亦即創作過程一 手執皮革打孔器,機械式地持續「打」下照片上的人頭,人頭徐徐跌落,再以此作為藍本,製作出展品。大幅尺寸和亞加力膠模令作品看似雕塑和紀念碑,而燈管的配置也是聰明的,頓時令作品展示時多了一份莊嚴的神聖感和儀式感一 從孔洞裡滲出的光,甚至令我聯想起以前每年六四維園燭光晚會的畫面。


《刷上刷落》來得更直接。十多幅相紙從有色到無色、結實到穿洞,都整齊地實體排列,並於結尾展示所用的鋼絲刷,簡明交代擦走相紙顏色表層物質的變化過程,這舖陳方式也極像行為藝術的過程記錄和殘餘物。儘管作品的表象是藝術家在為保護自己身份的撐傘者們製造下雨的合理意象,但呈現方式上因為其明顯的物質性而轉換多一重意義——隱喻歷史正在被消失。


那幅以白漆掩蓋的展覽陳述和那幾張以黑筆刪字的作品標籤也可說是藝術品一 同樣活像行為藝術完成後的展示品。


關於展覽的命題和作品的探討議題,藝術家是一語道破的。那些已經變得敏感的歷史事件和肖像記錄?就除掉吧。安全一點,也舒服一點。在當下此情此景,顯得合理非常。但在過往我們熟悉的情境和認知裏,就實在不合理。一如以往,蕭氏作品都是乾淨懾人、言簡意賅,不婆媽哆嗦。他在作品既探索攝影的可能性和探討攝影論述,也呈現各類社會議題,今次也不例外。他的創作風格貫徹之餘,每次我總能夠在他作品的議題探討、表現手法和媒介探索這三個層面上找到一點驚喜。對於廣大觀眾,快、狠、準的作品確實是容易理解及得到認同,但無可避免地,同時欠缺讓人再三細味和反思的「回甘」。


活在顛倒的瘋狂世界,合理與不合理,似乎已經不太重要。作品的緣起意圖是紀實攝影,經過一番後設的現實經歷和心路歷程,加上像行為藝術般的藝術性轉化和後製過程,轉換成現在看到的藝術攝影。其實藝術一向如是,無非是建基於本來的現實和存在的事物之上,在有所反思之後,便加以抽取、提煉和昇華。有時是藝術家一開首就有意識和目的性去做,有時卻是後來的機緣巧合。雖說今次是後設的創作,但作品都是被嚴謹地設計和控制好的,指向直接得能被開放解讀的空間不算大。 若再次以行為藝術為比喻,就是那種發展順理成章、結局理所當然,不帶冒險成份的行為藝術。我欣賞計算精凖的藝術家,更敬佩多帶冒險精神的創作。


常言道,藝術的用途是無用之用。從個人主觀情感出發,如果藝術家的感受得以表達,觀眾的情緒得以抒發,藝術的價值就已經產生了。藝術的角色有很多面向,傳統理論上議題式藝術往往有改變社會的意圖。如今,關於藝術功能的關鍵詞或許是療癒自己和他人,又或許是連結。願眾藝術家們在未來可以繼續游刃又柔韌地創作。

Comments


Follow Us

  • Facebook Basic Square
  • Instagram Social Icon

​Search by Tag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