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庇護所—《待渡》的美與瑕疵
伍志恩
「城中庇護所」(Urban Sanctuary)是伍韶勁在接受採訪時有提及的一個概念,指在擁擠的城市 中,製造一個讓人放鬆心靈的場所,而藉着《待渡》這個展覽,探索了城市空間的可塑性。想起 到達碼頭前經過的市井街道,遇見矗立的大型商場,我在那時候沒敢想過這樣的城市可以尋 找到什麼治愈心靈的場所,卻在經過40分鐘的待渡後,急躁的靈魂確實變得沉靜下來。
展覽之初,我先步行至前方盡頭,看到一段段文字落在窗上,透出夕陽的光芒和海岸景致, 的確優美,但同時白色字體在這樣的背景下較難閱讀,於是我先撥通放在一旁的電話號碼,靜 候大氣電波傳來的不同聲音。打電話的形式感覺親切,在這途中我亦成為一個等待者,等待著 一個個不同年齡階層的人,在自己耳邊訴說着他們的故事,好像自己真的在碼頭上等着船,空 閒之際撥給朋友說說話,聽着他們講最近生活上的無奈和感嘆,引起自身的一些共鳴或反思, 即使在這個城市中有千百種不同背景的人,但或許我們都相同地等待着自己的目的地到來。 這樣的傾聽之後,好像更能進入這個主題,然後走到韆鞦的區域坐下來,輕柔地前後搖晃,看 着眼前的陶片一上一下地搖動、碰撞,發出清脆的聲音,在跟背景音樂交融在一起, 仔細聽還 有自然的海浪聲音,慢慢地覺得自己乘搭着船,又似是人人都在各自的船上搖曳着,一些人知 道自己的目的地,一些未知,而我們都在等待到達,或者是等待看到自己的目的地,不管心懷 著什麼事,人們處於這個空間內,都能稍稍放下或者跟各種聲音共鳴,尋找到慰藉,展覽和場 域配合得美妙絕倫,讓人容易進入和體驗當中的情感,轉眸又可以確切地看到輪船靠岸,人們 魚貫地上船和下船,更覺得於忙碌的生活,和這壓迫的城市中,能有一段時間在此「白白地」等 待、放空,過後真有一種被治愈的感覺,城中庇護所可謂名副其實。
但若撇開治癒程度不說,這個展覽亦有其美中不足之處。其一,缺乏指示,或許這是營造放 鬆自然的一部份,然而一到達展區時,大家都有點迷惑和尷尬,「你眼望我眼」這樣不知要先看 什麼做什麼,然後有人主動向工作人員確認韆鞦是否真的能坐,才陸續有人去試坐,甚至許多 人只觀看了那個發光的水管裝置,不知道可以在陶片上寫字然後投進去,這些缺失的體驗及 令人疑惑的地方,相信可以再用更好的方式釐清和呈現出來;其二是整個展覽的連貫性,作品 在同一空間、同一主題下創作及展現,自然會認為展品之間會互相呼應,或者有其連貫性,但 個人看完有點摸不着頭腦,一群人互相討論後更覺得似自助餐一樣,盡有各式各樣的佳餚,就 是沒有融合在一起的感覺,我又猜想,或許這樣在碼頭上散落的場景,更似是真實的待渡,這 裏有一些人看着風景,那裏有一些人坐着,陌生人之間沒有故事性可言,但此時此刻都有都同 樣等待的心情,都有同樣的期盼。
步出碼頭是沒有多執着於那些疑問,只覺得自己徹頭徹尾地被淨化了,帶着難得舒適、清爽 感覺,與期間限定的城中庇護所道別。
コメ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