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香港視覺藝術評論人
培育計劃2019

Hong  Kong Visual Art 
Nurturing Programme

2019 Art Critics Design-01.jpg

一個為尋找視覺藝術評論人而設的培育計劃,以獨立藝術機構為本,透過參與由專業視覺藝術工作者/資深藝評人帶領的專業導賞、講座及寫作評閱,鼓勵本地視覺藝術評論發展。

計劃踏入第三年,將首次分為入門班及進階班,讓不同程度及背景的藝術愛好者皆可以透過大講堂、導賞及師友計劃參與學習。專業導師將帶領參加者遊走於香港本地舉行的視覺藝術展覽,實地學習鑒賞與評論當代藝術的方法。

本計劃與立場新聞合作,在網上平台發表藝評,營造本地視覺藝術評論生態,培育新一代藝術評論人。

▶ 成功報名者將安排參與三堂大講堂,及於2019年11月至2020年2月內分組跟隨導師的帶領參與師友計劃、展覽導賞團及與多位導師進行小組討論。
▶ 參加者需於計劃期間以視藝日記(Visual Journal)、隨筆及評論形式記錄觀展感受。導師將評閱文章及提供評語,優秀作品將於立場新聞網上平台刊登。

 

Initiated by an independent, non-profit making contemporary visual art organization, 1a space’s Hong Kong Visual Art Critic Nurturing Programme aims to encourage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visual arts writing through a series of guided tours, talks and writing reviews led by professional art practitioners and art critics.

 

Reaching the 3rd year of the programme, elementary and advanced level courses are provided for the first time for art lovers with different levels and backgrounds. Participants can learn through the participating masterclasses, mentoring programmes and artist-led guided tours to different exhibition venues in Hong Kong. 

 

In collaboration with Stand News, participants’ art writing will be selected and published on Stand News online platform in order to raise their awareness of local visual art criticism and to foster a new generation of art critics.

 

▶ Successful applicants will be arranged to participate in three masterclasses and a mentorship scheme with tutor-led guided tours, Writing Clinic and inter-disciplinary discussion from November 2019 to February 2020. 

 

▶ Participants are encouraged to record their art experiences in the form of visual journals, essays, and critiques. The tutors will review their articles and provide comments while some of the outstanding pieces will be published on Stand News online platform.

 


**The below content is in Chinese only.

 

 

【大講堂】
*入門班與進階班將共同上課

• 第一堂:《作品放大鏡-從分析到詮釋》 2019年11月9日 (星期六) 晚上7時(由梁展峰主講)
簡介:講者將帶領參加者參觀展覧《風景元件》,以互動的遊戲方式讓參加者體會如何以形式分析(formal analysis)考察藝術品的意義,藉此讓參加者重新發現經常被人忽略的藝術意義和觀賞的樂趣。

• 第二堂:《上善若水:流動影像與社會運動》2019年12月15日 (星期日) 晚上7時(由梁展峰及蔡倩怡主講)
簡介:藝術經常在社會運動中發揮重要的文宣功效,社會運動亦激活新藝術類型的出現。導師們將與參加者一同於光影中探索流動影像與社會運動的關係。

• 第三堂:《歷史.研究.評論:它們的崗位,我們的位置》2020年2月8日(星期六) 晚上7時(由李泳麒主講)
簡介:大講堂以兩個故事開始,展述藝術歷史與藝術評論的拉扯。兩者在藝術發展的脈絡下的崗位又是甚麼?我們如何自處,站在那一方?


【展覽導賞及師友計劃】
2019年11月至2020年2月期間將由導賞及師友計劃形式教授藝術評論寫作和提供寫作評閲,並帶領參加者參觀多個本地展覽,一同實地學習鑒賞與評論當代藝術的方法。學員將與導師就學員呈交的活動日期與地點將稍後公佈。

入門班 ▎

• 2019年11月16日下午3時 展覽導賞1 (吉暝水、阿三)
• 2020年1月18日下午3時 展覽導賞2 (蔡倩怡、阿三)

進階班 ▎

• 2019年11月17日下午3時  展覽導賞1 (吉暝水)
• 2019年12月14日下午3時 展覽導賞2 (阿三)
• 2019年1月11日下午3時  師友計劃 - 寫作診「聊」室 (蔡倩怡、吉暝水)
• 2020年1月19日下午3時  師友計劃 - 小組討論 (吉暝水、阿三及蔡倩怡)


----------
收費:成功報名之學員將於 2019年11月1日或之前收到確認電郵及付費方法通知。

入門班 ▎16歲或以上藝術愛好者,無需任何藝術相關經驗 - 港幣$2000
進階班 ▎有藝術或文化類寫作經驗或/及曾修畢上兩屆計劃之人士 - 港幣$3300

*曾修畢2017或2018年度計劃的學員可獲九折優惠
*全數出席之學員將獲發回港幣 $500以作鼓勵
*遲到30分鐘作缺席處理。

語言:廣東話
地點:1a空間及香港各大展覽場地
媒體夥伴:立場新聞
主辦:1a空間

----------

 

專業視覺藝術工作者/資深藝評人簡介(排名不分先後):

 

梁展峰

梁展峰(Jeff),獨立策展人及兼任講師,曾任職本港藝術機構和商業畫廊,負責展覽行政。梁現專注策劃不同形式的香港藝術展覽,如: K11藝術購物商場的開業展「Hiking Arte藝遊」(2009)及關於文化導遊的展覧「火花!新遊社:文創導賞員@社區」(2017)。梁亦為香港本地展覧撰寫評論文章(舊文存庫: www.artscritics.hk/?a=doc&id=482),現為獨立藝評小組Art Appraisal Club 成員及M+義務導賞員。

 

阿三

香港藝術家及寫作人,遊走於藝術創作、文學書寫、教育、評論及性別研究場域。曾入選Sovereign傑出亞洲藝術獎、獲大華銀行年度水墨藝術大獎;Art Appraisal Club成員,其撰寫之藝術訪問及評論散見《藝評香港》、《明報》、《走讀香港藝術》、《號外》、《藝術新聞》、《藝術界》、《藝外》、《典藏》及《字花》等。

吉暝水

吉暝水/Grace/黎家怡。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學系,專修中文專業及創意寫作。現職香港《立場新聞》藝術文化版編輯,亦為台灣《今藝術》雜誌、Artouch 網站特約作者。評論涉獵範疇以視覺藝術為主,劇場為次,尤重作品的空間使用及觀賞體驗。關注日本藝術節、場域特定及地景藝術、參與及社區藝術等。文章見於文藝雜誌《Sample》、《文化按摩師》、《Art Plus》、《三角志》等。個人網頁:https://bit.ly/2q38AVD

 

李泳麒

李泳麒為香港攝影工作者。香港大學文學院學士,主修藝術史。及後獲英國志奮領獎學金前往倫敦藝術大學倫敦傳媒學院深造新聞暨紀實攝影。李氏攝影作品曾在奧地利、德國、香港、日本、拉脫維亞、台灣及英國展出。作品以歷史、文獻及藝術本位研究方法出發,探索照片歷史的文化和技術予當下的應用及可能性。紀實攝影作品《曾老飄流記》入圍2017/18年WMA 大師攝影獎 「過渡」,概念影像裝置《色褪せた》參展2019日本京都國際寫真祭。李氏亦為影像歷史及視覺文化研究工作者,編輯期刊及研究文章散見於本地博物館、畫廊、華文藝文雜誌以及國際學術文獻。李氏現為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助理教授。

 

蔡倩怡

畢業於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現為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學院的碩士研究生,研究範疇聚焦於香港流動影像的政治與歷史。曾任職於《號外》及《明報周刊》文化版,現為《映畫手民》編輯及「Floating Projects Collective」成員,正籌備「影像研究社」(Eyes Image Lab)。她曾策劃有關流動影像的項目, 如《從80到97香港紀錄片專題回顧展》及《The Hong Kong Docuthon》。她亦關注亞洲另類影像、紀錄片、影像歷史及政治、媒體考古學及文化研究;相信從影像的書寫與策展來構築知識生產,並介入公共空間。

個人網站:choisinyi.com

 

​評論文章

2019年

bottom of page